桌上型恒溫恒濕箱的環境檢測試驗,從原理上可分為二、三十種,而濕度的測量一直是世界計量領域的難點之一。一種表麵上看起來很簡單,卻又很複雜的物理、化學理論分析和計算方法,因此,在測量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很多重要因素,從而影響了傳感器的合理使用。
常用的桌上型恒溫恒濕箱測量方法有:動態法(雙壓法、雙溫法、轉流法)、飽和鹽法、硫酸法、露點法、幹濕球法、電子傳感器法等。
1.雙壓法,以熱力學P、V、T平衡原理為基礎,平衡時間較長,分流法采用幹氣與濕空氣的混合方式。這些設備由於使用了現代測控手段,可以做得相當精細,但由於設備複雜、昂貴、操作繁瑣,操作繁瑣,主要作為標準計量方法,其測量精度可達到±百分之二RH以上。
2.靜電法中的飽和鹽法,是濕度測量中常用的一種方法,簡單方便。飽和鹽法對液相、氣兩相的平衡要求非常嚴格,環境溫度穩定性要求較高。使用時需要等很長時間才能平衡,而低濕點則需要較長。尤其是當室內濕度與瓶內濕度差較大時,每次打開需平衡6~8小時。
3.露點方法是濕空氣達到飽和狀態下的一種直接測量溫度,精度高,測量範圍廣。精密測量露點儀的測量精度可以達到±0.2℃以上。但是,采用現代光電學原理的冷鏡露點儀卻很貴,經常與標準濕度發生器配合使用。
4.幹濕球法,即在18世紀被發明。使用zui很有曆史。幹濕球法是一種間接方法,它將濕度轉換成幹濕球方程,並將其轉化為幹濕球麵的濕度,這是有條件的:需要2.5m/s以上的濕球風速。一般使用的幹濕球溫度計對這種情況進行簡化,因此其精準度僅為百分之五至七RH,幹濕球不屬於靜態方法,不要簡單地認為隻要增加兩個測溫儀的精度就等於提高濕度計的精度。
5.電子濕度傳感方法。
電子化濕度傳感器產品和濕度測量屬於90年代興起的行業,近年來,國內外在濕度傳感器研究開發方麵取得了很大進展。濕敏感傳感器正在由單純濕敏感元件向集成、智能、多參數檢測方向快速發展,這為研製新一代濕測控製係統創造了有利條件,使濕度測試技術達到一個新的水平。